• 老李-2022届高考生阅读快速提分精讲|百度网盘下载

    课程介绍2022届高考生阅读快速提分精讲原价798.0《24個老李-2022届高考生阅读快速提分精讲》...

    2022-12-08 全国有多少高考生2022 江西多少高考生2022

  • 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一年两试”试点和第一试延考工作云南考区考生须知

    【#执业医师考试#简介]®无忧考试网借鉴云南卫生健康人才网,2022年云南考区考生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一年两考”试点和首考延期工作已经公布。请仔细阅读。具体详情如下:附件:2022年云南省医师资格考试考生健康声明.docxlt/gt原标题: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云南考区考生“一年两考”试点及首考延期工作文章来源:htt://www.ywjkrc.c/cPc/yzg/1735.html...

    2022-11-09 医师资格考试2022年 医师资格考试2022年可以补报吗

  • 2022年贵州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一年两试”和第一试延考考生防疫须知

    【#执业医师考试#简介】©忧测网从贵州卫健委获悉,2022年贵州“已经公布了“一年两考”的医师资格考试综合体检和首考延期考试考生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具体详情如下:候选人: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利益,现将“一年两考”实施情况通知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综合体检及初试延期时间。如下:1.考生是疫情防控工作实施的主体,考试期间负责疫情防控的主体。必须严格遵守“一年两考”和“贵州省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第一考和第一考。《考生延期考试须知》中的各项疫情防控要求。2.不符合国家、省、市、自治州有关疫情防控要求,不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处于康复期或隔离期,无症状者感染者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3.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未解除隔离的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不得进入考场进行检查。4.处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的考生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5.需要报到出行、出行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的考生,未按要求报到或未按要求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的,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6.考试当天,经现场医务人员评估有可疑症状且不能排除感染新冠的考生,应配合工作人员到相应医院就诊。符合卫生部门要求,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7.考试前7天内有重点疫区和中高风险地区居住史的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考试。8.从境外来(回)贵州且未完成“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6次核酸检测”的,不符合解除条件的考生不允许进入考试中心参加考试。9.从重点疫区和中高风险地区进入贵州的人员未完成“3天集中隔离+4天居家健康监测+5次核酸检测(1日、2日、3日、5日)”、第7天)+1次抗原检测(第1天)”,不符合解除条件的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考试。10.所有考生必须在考试前48小时内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备参考。除重点疫区和中高风险地区外,省外其他地区进入贵州的考生抵达贵州后,应按时完成“三日三检”。最后一次核酸检测在48小时内,无需重复核酸检测。11、原则上,所有考生必须按照“全答全答”的要求完成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全过程。12、为保证录取考试进度,可通过“贵州健康码”首页“核酸检测结果”栏目查看考生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您也可以通过“贵州核酸检测”小程序查看。提前开放。13、各科目开考前100分钟,考生可以开始参加考试并进入考场,但不能进入考场。考生应尽快到达考场,提前做好入学考试准备,确保入学考试时间充足、秩序良好。不符合入学考试规定的考生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14.所有考生进入考场前必须配合体温检测,扫描“现场码”,并核对身份证和准考证。扫码、体温检测异常的考生必须服从考场工作人员的安排。15.考生自备一次性医用口罩。考试期间,除身份验证外,考生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未按规定佩戴口罩的考生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16.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身体异常,如发烧(体温高于37.3℃)或出现干咳、乏力、喉咙痛、鼻塞、流鼻涕、腹泻等症状,必须及时向监考人员报到,并服从考场工作人员的安排。17、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请考生关注“国务院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点击“便民服务”栏目中的“防控政策”,并选择“出发地”和“目的地”,及时了解各地防控政策;建议考生提前做好个人健康申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和“贵州健康码绿码”验证。为避免7天内在所居住地级市发生局部感染,建议考生提前到达(返回)贵州,为相应数量的核酸采样预留充足时间。原标题:贵州省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一年两考”及首考延期考试考生防疫须知文章来源:htt://wjw.guizhou.gov.c/xwzx_500663/tzgg/202211/t20221107_77026488.html...

    2022-11-08 医师资格考试2022年 医师资格考试2022年可以补报吗

  • 2022年天津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第二试考生防疫与安全须知

    【#执业医师考试#简介]®无忧考网从天津卫生人才网了解到,2022年天津市医师资格考试第二次综合体检考生防疫安全须知已经公布。请仔细阅读。具体详情如下:为做好天津市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第二次考试工作,保障广大考生和考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预防办法》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导下,结合全市疫情防控要求,天津市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第二次考试将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预防和控制措施。所有考生必须符合疫情防控的健康要求,方可参加考试。现将有关事项提醒如下,请各位考生配合并遵守要求:首先,准备考试(1)自考前7天起,非必要不得离开天津,不前往中高风险区域(静态管理区域),不参加聚集活动,避免前往高危场所流动性大、人群密集,尽量呆在家里,单元(考场)“两点一线”;避免去定点医院和隔离点上班,避免在检测前3天参加发热门诊、核酸检测、核酸筛查;考生在备考期间必须做好自我防护,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避免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危险地区人员接触。(2)自考前7天起,考生必须每天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如实填写《安全试卷》(登录“天津体检网”微信公众号,输入“相关信息”栏下的“考生”,选择考试项目,按要求填写形成“代号”)。2.完整的流式调查和核酸检测(1)“健康码”和“行程卡”均为绿码:考前7天内未离开天津的考生,必须在考前24小时内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本人初试),下同)。(核酸检测结果以采样时间为准,下同)参加检测;考前7天内有非风险地区居住史的考生,须持考前72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考前24小时内一次,两次核酸检测至少间隔24小时))参加考试。(2)“健康码”和“行程卡”均为绿码,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考生应提前向考点(报名地点)报备。统一报天津体检中心。被判定能够参加检测的,必须在检测前72小时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检测前24小时内一次,两次核酸检测间隔至少24小时,隔离解除。)管理,家庭健康监测),在备用隔离测试室进行测试:1.检测前7天内有低风险地区生活史者;2.考前7天内有澳门居住史,符合入境及防疫标准;3.检测前7日内解除集中隔离的;4.与家庭健康监测人员同住的人;5.发热(体温≥37.3℃)、呼吸道可疑症状(如干咳、咽痛)、乏力、腹泻、新的咽干、瘙痒、体内嗅觉(味觉)丧失者检测前7天,已确诊排除新冠肺炎者(检测当日需持有排除新冠肺炎诊断证明);6.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符合出院(舱)标准,并在检测前28天内出院(舱);7.离开高危地区和重点疫区,距离检测不到10天的;8.其他需要核酸筛查的。(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1.“健康码”和“行程卡”不是绿码;2.检测期间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3.检查时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4.未完成隔离期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次要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符合出院(舱)标准且出院(舱)后不到7天的人;5.尚未完成隔离期的入境人员,不符合入境防疫标准的澳门入境人员;解除集中隔离不足3天的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6.考前7天内有中高风险区(静态管理区)居住史者;7、员工在闭环管理期间处于高风险岗位或离职时间少于7天;8.其他需要实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3.考试期间的要求(1)考生应在考试前60分钟到达考场,进入考场前进行体温检测(体温lt37.3℃),并核对“一卡一码一卡”、一卡”、准考证、身份证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等,参加考试前均无异常。“一证”是符合时间要求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天津数字防疫”、“健康天津”、“天津医保”等APP中的纸质报告或电子报告等(不允许截图电子报告);“一码”即天津健康码“绿码”;“一卡”表示通信大数据出行卡无异常;“一”是安全测试书;已接种疫苗的考生可凭有效的电子身份证或纸质疫苗接种证明参加考试;未接种疫苗的考生可在现场报名后参加考试。(2)考生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和医用橡胶手套;进出考场或如厕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和交流。(3)发热(体温≥37.3℃)、可疑呼吸道症状(如干咳、咽痛)、乏力、腹泻、新发咽干、瘙痒、失去嗅觉(味觉)考试。由检查室医务人员对症状进行判断,根据情况安排到备用隔离检查室进行检查,或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送定点医院治疗。4、考后健康溯源(1)所有考生必须在考试结束后进行为期7天的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发热或疑似新冠肺炎症状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排除新冠肺炎,并向检测中心(挂号点)报告。内容为:姓名、准考证号码、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异常情况(①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②有发热等疑似症状,确诊为新冠肺炎;③其他情况)。(2)在替代隔离考场完成检测的考生,应在考试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进行核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以图片或PDF格式上传至政务邮箱及时联系考点(报名地点)(具体邮箱见附件),邮箱名称:考生姓名+准考证号。5、温馨提示(1)《安全试卷》事关考生的健康和安全。请各位考生高度重视,如实、按时填写报告,如有变动及时更新,以免影响疫情防控工作。(2)考生可通过微信搜索“全国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查询核酸检测结果、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信息、全国核酸检测机构、当地疫情风险等级等信息。(3)请考生按要求合理安排核酸检测时间,确保在考试入口前能查询到检测结果,以免影响考试。(四)考试的疫情防控措施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请考生密切关注天津健康人才网网站(www.tjwrc.com)和天津体检网微信公众号(tjwrc-1993)。,及时了解相关要求。考生必须遵守疫情防控政策要求。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隐瞒病情、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拒绝佩戴口罩,不配合考场疫情防控工作的,将依法依规办理。作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的意见。电话:022-58077811咨询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13:30-17:00附件:天津考区2022年医师资格第二次考试医学综合考试各考点联系方式列表2022年11月4日原标题:2022年天津考区医师资格考试第二次考试考生防疫安全须知文章来源:htt://www.tjwrc.com/ytem/2022/11/04/030096097.html...

    2022-11-08 医师资格考试 确诊病例多吗 医师资格考试 确诊病例有多少

  • 2022年重庆医师资格考试重庆考区医学综合考试二试和第一试延考考生须知

    【#执业医师考试#简介]©无忧考网从重庆医疗卫生人才网了解到,2022重庆市医师资格考试重庆体检区医学综合考试第二次和第一次延期考试考生的通知已经公布。请仔细阅读。具体详情如下:为保障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重庆市医学综合考试第二次和第一次延期考试的顺利实施,现将考生须知通知如下,请相互告知并遵守。1、考试时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2022年11月11日至2022年11月13日(详见附件1、2)。测试方法(包括附加测试)是计算机化测试。每位考生的具体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以考生准考证上的信息为准。2、准考证的打印时间2022年11月3日至10日,考生可登录全国体检网,进入“考试服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自行打印准考证;建议考生提前打印准考证,核实详细考试信息,了解考试疫情防控要求。3、疫情防控要求(一)所有考生进入考场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并验证动态的“育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以下简称“两码”)和核酸检测证明.体温lt37.3℃,核酸检测证明为阴性(电子版或纸质版),两码为绿码,可进入检测。(2)所有考生须在首测日前72小时内持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场馆(两次核酸检测时间间隔必须大于24小时,两次检测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4小时)应在重庆拍摄)。(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不能参加考试:1、检测前10天内有境外旅行史且未完成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的;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以及未完成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的人员;3.未出院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或已治愈出院但仍处于随访医学观察期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4、检测前7天内,体温≥37.3℃或有疑似症状,但未排除感染新冠肺炎或检测前仍有躯体症状;5.考前7天内有高、中风险地区或实施静态管理地区生活史;6、测试当天“二码”异常(如非绿码、弹窗等);7、检测当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上述要求在规定时限内无法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8.进入考场前,因体温异常、干咳、乏力等症状,经疾控和医务人员确认有可疑症状。4、温馨提示(1)所有考生必须在考试前7天内每天扫码完成健康监测,并如实填写个人健康信息。如隐瞒或虚假报道导致疫情蔓延,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及相应后果。(2)请考生随时关注两码状态,确保状态无异常;如果出现非绿码等异常状态,请务必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积极转码,才能顺利参与测试。(3)考生不得携带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以外的任何物品进入考场。严禁将试题、答题纸、草稿纸等与试题有关的材料带出考场。对违纪违规行为,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和《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的规定处理。(四)严格遵守《考试规则》、《考生须知》和最新疫情防控要求,服从监考人员管理。进入考场前做好充分准备,考试期间不要离开考场。考试结束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尽快离开考场,避免聚集。全体考生进场时如实填写《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二试及一试延期考生表》。隐瞒或者谎报个人旅行史和健康症状的,按照国家和重庆市有关疫情防控规定处理。.(5)考试当天,建议考生提前60分钟到达考场,并留出足够时间配合考场工作人员进行准考证。(6)学校禁止车辆进入学校,学校周边没有停车场。建议考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考场,在考试前一天熟悉考场地址和交通路线,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到达考场,避免迟到。疫情防控要求将根据国家和重庆最新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动态调整。请持续关注重庆卫生人才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号、宇威人才微信订阅号、重庆医疗卫生人才网(www.cqwrc.com)相关通知。附件:点击查看lt/gt1.2022年综合体检“一年两考”(两考)时间安排2.2022年综合体检首考延迟时间安排3.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重庆考区二试、一试延期考试考生诚信参考书原标题: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重庆考区医学综合考试二试一试延期考生须知文章来源:htt://www.cqwrc.com/weSite/YXKSZX/RCKP/KSDT/html-1658/25750.html...

    2022-11-01 医师资格考试2022年 医师资格考试2022年可以补报吗

  • 《中西医结合骨折治疗学》李国梁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骨折治疗学》【作者】李国梁等主编【页数】206【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578-3639-9【价格】50.00【分类】骨折-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李国梁等主编.中西医结合骨折治疗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骨折治疗学》内容提要: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诊断,常见症状的辩证论治,肩、上臂部骨折,肘、前臂骨折,腕、手部骨折,骨盆与髋臼骨折,髋、大腿部骨折,膝、小腿部骨折,踝、足部骨折等。《中西医结合骨折治疗学》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述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产生的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第一节发展简史一、中医骨伤科学早在公元前11一前8世纪的周朝时期,我国医学分科已有“疡医”,即外伤科医生。公元前476一公元220年的战国、秦汉时期,伤科基础理论已基本形成,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包括手术、练功及方药等治疗骨折、创伤及骨病的经验,其中对破伤风(“痉”)的描述为全世界最早的记录。成书于这一时期的《黄帝内经》,为中医骨伤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公元220960年的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伤科诊疗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晋代葛洪(公元261一347)著《肘后备急方》,在世界上最早记载了下颌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方法:还记载了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烧灼止血、桑白皮线缝合创伤肠断裂等开放创口处理原则。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公元752年成书)记载了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的治法,提出了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隋代巢元方(公元581618年)著《诸病源候论》,详细论述了复杂骨折的处理,书中记载了用丝线结扎血管,还提出对破碎的关节和折断的骨骼在受伤后可立即用线缝合,这是世界上关于骨折内固定的最早记载。唐代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公元752年成书)指出,损伤“有两种,一者外损,一者内伤”,最早将伤科疾病分为外损与内伤两大类。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公元841一846年成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提出了骨折整复固定方法和处理开放性骨折需要注意的原则,形成了麻醉、清创、整复、固定、练功、按摩及内外用药等一系列治疗方法。公元960一1368年的宋元时期,中医伤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代王怀隐等编著的《太平圣惠方》(公元992年成书),倡导柳木板固定骨折;张杲在《医说》中记载了切除死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发骨髓炎的成功案例;《夷坚志》记载了在颌部施行类似异体植骨术的病例,以及“八段锦”练功方法的名称;《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其中记载了不少检查外伤的方法。元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公元1337年成书),记录了当时已采用刀、剪、钳、凿、夹板等多种医疗器械进行骨科手术,提出的采用两踝悬吊复位法进行脊柱骨折的整复为世界首例。公元1368一1840年的明清时代是骨伤科的兴盛时期。明代《金疮秘传禁方》记载了骨中西医结合骨折洛疗学一一一一一一--》擦音作为检查骨折的方法,对开放性骨折主张把穿出皮肤已被污染的骨折端切除,以防感染。朱棣等编著《普济方》,辑录治疗伤科方药1256首,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在“接骨手法”中,介绍了12种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方法,在“用药汤使法”中又列出15种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法。薛己所撰的《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提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强调突出八纲、脏腑、气血辨证论治,用药主张以补气血、补肝肾为主,行气活血次之,开创了以“气血学说”和“平补法”为基础的骨伤科“内治学派”先河。异远真人所著的《跌损妙方》,记载全身57个穴位,总结了一套循经疗伤、按受伤穴位而施治的方药,成为骨伤科“少林学派”的代表。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在骨折的治疗方面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种整骨手法,“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整复腰椎骨折脱位,以及竹簾、杉篱、腰柱、通木、抱膝圈等各种外固定器材。清代钱秀昌所著《伤科补要》、赵竹泉所著《伤科大成》都系统论述了各种损伤证治,并附有很多治伤方药。二、西医骨科学约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记录有青铜刀割治创伤的条文:约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有对股骨骨折和肩关节脱白的描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和他的弟子著《希波克拉底文集》,记录了四肢骨折用手法复位局部外固定治疗,肩关节脱位施行手牵足蹬复位法、下颌关节脱位整复法、牵引白床等运用机械力辅助处理骨折脱位。古希腊盖伦在《骨的基本行径》《基础肌学》中,对骨骼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做了较正确的记录,奠定了西医骨科学的解剖学基础;记录了钻颅术、压迫结扎或烧灼止血、亚麻线缝合伤口、手法复位局部木板固定骨折、截肢术及功能体育疗法。17世纪,法国巴累以肢体功能和畸形诊断骨折、脱位,首创人工假肢,运用机械牵引治疗股骨干骨折,描述了脊椎的畸形,提出用牵引头颅复位颈椎损伤。18世纪,西医骨科学独立形成并高速发展。1741年,法国安德雷提出“orthoaedia”一词,被认为西医“骨科”的正式分科产生;英国波特著《骨折与脱位》,确立骨折以复位和固定为治疗原则,提倡包括上下关节的广泛固定法,虽然同时代的法国医师大卫于1779年提出了“自主的运动对损伤的修复十分重要”,但波特的观点占据了统治地位。随着显微镜的问世,英国解剖学家哈佛报道了骨组织的血液循环及其结构,开创了骨组织形态解剖生理学的先河。19世纪,随着X线的发明并广泛应用于临床,骨折脱位诊断的分型分类逐步丰富和发展。石膏绷带外固定的应用,被视为骨折疗法的一个革新。同时,相应的一些固定器具如托马斯夹板、石膏支架、U型行走石膏铁镫等石膏外固定技术也相继出现,还新创了多种牵引技术、器材等用于持续牵引、广泛固定治疗骨折和损伤。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磺胺药物、青霉素、合金内固定钢板的应用,内固定技术得到迅速的推广。1946年,美国埃格斯提出“接触压迫因素”是骨折愈合的基本因素。及至20世纪50年代,A0学派(AociatioofOteoythei)诞生,以解剖对位、坚强内固定、无创手术操作、无痛功能活动为原则,设计了全套内固定用具和手术器械,全身骨折均可施行加压内固定技术治疗。1952年,法国奥比涅成功进行了髋白再造和合金杯髋关节成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人工关节陆续广泛用于临床。2第一章概述在骨病方面,1810年,英国威廉海伊首先提出应用瘘管扩张、死骨摘除和灌注治疗骨感染,并开始对骨髓炎进行病理研究。1927年,美国奥尔提倡早期制动用石膏封闭创口的疗法处理开放性骨折感染和骨髓炎。同时期,利佐、斯塔尔和威伦斯基等人先后应用骨膜切除、皮质骨钻孔开窗等手术治疗急性骨髓炎,奠定了急性骨髓炎手术疗法的基础。20世纪40年代,一些学者主张在抗生素辅助下,使用局部瘢痕、死骨切除、肌肉填塞骨腔手术疗法,至50年代被广泛推广。1882年,德国罗伯特·科赫分离出结核杆菌后,骨关节结核病才逐渐被认识。随着20世纪40年代抗结核药陆续问世,骨关节结核病的死亡率迅速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后,彻底解决了骨关节结核的治疗问题。在这方面,中国的西医骨科学者方先之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关节炎及其他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自19世纪后才被逐步认识,开始从组织学、病理学方面进行一系列研究;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CT、MRI等计算机放射技术和微创手术技术在临床上的运用,使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疗效不断提高。三、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鸦片战争后(1840一1949年),中国逐渐被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医受到歧视,伤科也面临危机,处于花叶凋零、自生自灭的境地。在此期间,伤科著作甚少,以前处于萌芽状态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技术不仅没有发展,而且基本上失传。西方医学大量输入中国,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即产生了中西医汇通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以唐容川为代表的,主张“中体西用”“衷中参西”的“中西医汇通派”,继而到20世纪20年代兴起了中西医结合研究。19世纪末一些开明中医骨伤科医师开始注重吸收西医知识,尤其是关于骨骼解剖、肌肉、韧带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中医手法治疗中。进人20世纪,诸如X线等物理诊断技术传入中国,当时有条件的中医骨伤科医生都尽可能地吸取X线诊断知识,利用X线拍片来诊断疾病,大大提高了骨伤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与此同时,一些著名骨伤科医生一方面看到在当时历史条件下X线诊断技术应用尚不广泛,传统的诊断技术在更多地区仍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另一方面,X线诊断技术较之丰富的中医骨伤科诊断经验而言,亦有其局限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对中医骨伤科和西医骨科的临床进行了深人探讨,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在骨折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1958年,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方先之、尚天裕等虚心学习著名中医苏绍三的正骨经验,博采各地中医伤科之长,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开创了动与静的治疗观,总结出新的正骨八大手法,研制成功新的夹板外固定器材,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外治及传统的练功方法,形成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疗法;其编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根据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以内因为主导的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相结合)、筋骨并重(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同时并进)、内外兼治(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兼顾)、医患配合(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的骨折治疗新原则,骨折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进一步提高,使骨折治疗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被国际骨科界称为“C0学派”(ChieeOteoythei)。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逐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治疗骨折、骨病与软组织损伤的新疗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光镜、电镜、电生理、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分3中西医结合骨折治疗学一一-一-子生物学、同位素、磁共振、骨密度仪等现代科学技术已在本学科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中得到应用。一些治疗骨延迟愈合、骨质疏松、骨缺血性坏死、骨髓炎及骨性关节炎的中药新药不断研制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颈肩臂痛、腰腿痛、骨关节粘连性疾病、脊柱内脏相关性疾病的诊治中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经验的积累,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微创诊断与治疗技术取得了不断进步,微创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成为骨伤科领域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微创技术作为有创手术和无创手术发展的桥梁,将会促进骨科技术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并朝着利用先进的微创工具或操纵机器人向极微创或无创治疗的目标不断前进。3D打印技术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使患者康复得更快、更好,后遗症更少。(李国梁)第二节研究范畴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是以人体运动系统疾病的防治为研究范畴。运动系统疾病依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损伤和筋骨关节疾病两大类。损伤是指因外力所致的运动系统损伤性疾患,筋骨关节疾病则包括非外力因素引发的运动系统其他相关病证。按西医学人体组织系统分类,运动系统包括骨骼与软组织两大部分。传统中医对骨骼原有较全面的描述,但是对骨骼的命名不如西医完整、准确;至于软组织,西医广泛涉及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韧带、肌腱、关节囊、关节软骨和神经、血管等,中医伤科则统称其为“筋”。随着中西医理论的相互交叉渗透,特别是现代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发展,对运动系统组织及疾病的认识渐趋一致。由于专科的特点,中医骨伤科学与西医骨科学在临床上又有着较大的共同性,尤其对创伤疾患的认识有许多共同或相近之处。如对骨折的发生因素和机制、处理步骤及原理,中西医之间有许多共同认识,只是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对于骨折后的肢体功能恢复,中、西医均认为必须通过患者的自主锻炼才能取得,只是在认识功能锻炼的时间上有差异,中医强调应在骨折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西医则认为应待骨折愈合后再进行。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和实验研究,西医逐步认识到长期而广泛的固定、不及时进行功能锻炼给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带来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重视骨折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现在更多的西医学者主张采用操作简单、痛苦小、并发症少、可早期活动的骨折治疗方法,甚至提出将“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即是生命”作为骨折治疗的指导思想,从而形成完整的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理论体系。(李国梁)】第三节研究意义中医骨伤科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在农业、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疾病的认识具有朴素的辩证观点,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医疗4第一章概述实践,形成了以气血学说、肾主骨学说、经络学说为主的理论体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原则及相应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没有与现代科学结合,因此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局限性,中医伤科理论对疾病难以做到深入细致的说明。西医骨科学是在近代工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解剖、生理、病理等近代科学知识,又及时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因此对疾病的认识比较深入细致。然而西医骨科学主要依靠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而迅速成长,重视实验医学、重视专科医疗科研机构的建设和学术的交流,可谓西医骨科学迅速发展之经验。概而言之,依靠现代科学发展起来的西医骨科学,它的科学的、先进的技术当然是主要的,但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中西医结合,才能使两个学科各自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关键在于中西医结合点的研究。中医骨伤科学与西医骨科学因其在研究对象上的相容性,可望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率先作出开创性贡献。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发展的任务,是在认识到现代医药学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彻底更新理念,开拓思路,在继承发扬传统中医伤科整体观念和临床经验优势的基础土,借鉴西医骨科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结合现代科技理论和方法,使中、西医两种理论不断渗透,综合优势,融会贯通,创立中国独特的新医药学,使之成为一门统一认识、趋向完善的学科。(沈润斌)第四节中医治疗骨伤科的优势一、整体疗法整体疗法是中医骨伤科的优势之一,要求在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从自然和社会环境、人体内外环境、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康复的目的、要求等进行综合考虑。“治病求本”,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尽量做到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动态平衡。以脊柱相关疾病为例,在中医脏腑相关、表里相关和气血经络相关的理论基础上,运用现代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从脊柱力学观,点出发研究脊柱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证实由于脊柱力学不平衡而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位移、压迫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而引起身体其他系统的相应症状、体征,发生疾病的脏器或组织均与脊柱相互分离且有各自的功能。患者就诊多以复杂的症候群为特点,涉及循环、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感觉和运动等多个系统。临床上多采取以推拿整脊手法为主,配合穴位按压、针灸、针刀、牵引、穴位注射、中药内服外用的综合疗法来进行治疗。如果按照传统的分门别类的科室就诊,患者就会疲于奔波在不同学科间而不能获得满意疗效。之所以近年在临床上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就在于临证时注意处理好了以下几点:1,注意处理好个性化诊疗与规范化技术的辩证关系个性化诊疗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没有个性化诊疗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规范化的诊疗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若仅局限于个性化的诊疗经验,过分强调个性化诊疗经验的特殊性,则势必掩盖甚至抹杀了它的普遍意义,使其游离于规范化技术的边缘。因此,应在坚持个性化诊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5中西医结合骨折疗学一炼出规范化技术常规。要实现这个目标,有统计学介入的前期科研设计是必不可少的。2.注意近期疗效的统计与远期疗效的随访在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报告中,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关于疗效评价的标准。从疗效评估来看,除患者症状、体征等软指标外,还需要大量能够说明问题的客观指标,尤其是那些一锤定音的“金标准”。我们注意到,一个诊疗标准的建立和实行要依靠大量的临床实践、长期的跟踪观察、科学的检测手段和集体的智慧创造。近期疗效的统计分析固然重要,远期疗效的随访则更说明问题,如果把近期疗效比做开花,那么远期疗效就是结果。在强调前瞻性的对比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回顾性的随访研究。尤其是一年或几年以上的随访结果,对于以恢复肢体功能为目标的骨伤科来说这种结果就是产生“金标准”的温床。3.注意各种组织对整脊手法的动态响应特点手法治疗是目前对脊柱相关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法作为一种外力干预,要通过机体的各种组织的反应起到治疗作用。因此,各种组织对整脊手法的动态响应特点就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方面是手法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时间和作用方式;另一方面是骨骼肌肉、关节、韧带、血管、神经等组织对外力所做出反应的质、量和度。要抓住这些动态反应的特点,实时非侵人检测和记录手段是最基本的要求。4.注意局部症状体征与系统反应的调节途径脊柱本身是一个整体,构成脊柱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脊柱与内脏功能之间在结构上是联系的,在功能上是协调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脊柱及其所联系的各个组织器官之间,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相互联系,是以脊柱为中心,通过神经、血管、经络等联络作用而实现的。它体现在脊柱与四肢,脊柱与脏腑、经络、气血、组织之间的生理与病理的各个方面。在发生病变时,脊柱的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反应于脏腑、肢体,脏腑、肢体的病变也可通过脊柱而表现出来。要搞清楚这些反应的调节途径,只有靠多学科的团结协作。二、续贯疗法骨伤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针对这一过程则是一系列的干预手段与方法,而且是连续的,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的。历史上著名的扁鹊见齐桓公的典故就生动地阐释了这一道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齐,齐桓公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日: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日: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痛,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从社会学角度这个典故告诫人们不要讳疾忌医,从医学角度则揭示了疾病的发展及治疗方法的变化。在实施续贯疗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下列问题:1.由现象到本质要注意细节宋·苏洵《辩奸论》载:“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骨伤科疾病临床表现错综6···试读结束···...

    2022-10-25

  • 2022年重庆市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生须知

    1、考试时间2022年9月15-16日举行中医药教师考试;2022年9月23-24日,传统医学考试确实有专业知识,每位考生的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以考生准考证信息为准。.2、准考证的打印时间考试前10天,考生登录“重庆市医疗卫生人才网”,进入“网上报名系统”,输入姓名和报名编号,进入系统自行打印准考证;建议考生提前打印准考证,核实考试具体信息,了解考试最新疫情防控要求。3、疫情防控要求所有进入考场的考生必须自备医用口罩和乳胶手套(全程佩戴),凭准考证、身份证和“一证两码”(核酸阴性证、育康码和行程码绿码),入院前体温低于37.3℃。核酸检测证明为首次检测日前72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准考证时间为准)(两次核酸检测间隔必须大于24小时,两个样品必须在重庆取)。(一)市内被划定为中高风险地区不足3天的区(县),以及有7天低风险地区旅行史的考生,须提供首次检测前24小时内出具核酸阴性证明(重庆检测,按采样时间计算)。(2)如果您在考试前7天内有高、中风险地区或静态管理地区的居住史,并且考试日已调整为常态化防控地区,您必须提供您的第一个检测日前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在重庆检测,以采样时间计算)。(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不能参加考试:1.检测前10天内有境外旅行史,未完成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的人员。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未完成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的人员。3.尚未出院的新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或已治愈出院但仍在随访医学观察期内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4、检测前7天内体温≥37.3℃或有疑似症状,但未排除感染新冠肺炎或检测前仍有躯体症状。5.测试当天,“二码”异常(非绿码)。6、检测当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不按上述要求在规定时限内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7.考试当天,处于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临时控制区或静态管理区的人员。8.进入考场前,因体温异常、干咳、乏力等症状,经疾控和医务人员确认有可疑症状。9.不符合本市最新回渝卫生管理办法要求,需要隔离或处于“三日两检”期间的人员。10.其他不能排除感染和传播新冠肺炎风险的。4、温馨提示(1)请考生在考试前10天做好个人防护和自我健康监测。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不必要的逗留,避免进出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有身体异常,请及时就医。建议同居的考生也应尽量减少流动性,降低疫情风险。(2)请考生随时关注两码状态,确保状态无异常;如果出现非绿码等异常状态,请务必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积极转码,才能顺利参与测试。(3)考生不得携带准考证、有效身份证、黑色签字笔、铅笔、橡皮擦以外的任何物品进入考场。严禁将试题、答题纸、草稿纸等与试题有关的材料带出考场。违纪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次修改)和《中医师和真正专业技术人员医师资格考试办法》的规定处理。(四)严格遵守《考试规则》、《考生须知》和最新疫情防控要求,服从监考人员管理。进入考场前做好充分准备,考试期间不要离开考场。考试结束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尽快离开考场,避免聚集。全体考生入场时如实填写《2022年重庆市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生诚信参考书》。隐瞒、谎报个人旅行史和健康状况的,按照国家和重庆市有关疫情防控规定处理。(5)考试当天,建议考生提前60分钟到达考场,并留出足够时间配合考场工作人员进行准考证。凭准考证、身份证和“一证两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玉康码、行程绿码),体温lt37.3℃进入考试。(6)建议考生在考试前一天熟悉考场地址和交通路线,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到达考场,避免迟到。疫情防控要求将根据国家和重庆最新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动态调整。请继续关注重庆市卫生人才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号和重庆市医疗卫生人才网(www.cqwrc.com)的相关通知。.附件:2022年重庆市传统医学教师传承考试考生诚信参考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重庆市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9月5日原标题:2022年重庆市传统医学教师专业考试考生须知文章来源:htt://www.cqwrc.com/weSite/YXKSZX/RCKP/KSDT/html-1658/23594.html...

    2022-09-09 重庆的医学院 《重庆医学》

  • 2022年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安徽考生防疫须知

    为做好我省2022年全国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安徽考区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考生和教师安全和考点的学生。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现将考试期间(9月17日至18日)考生防疫须知通知如下:1、请考生在考试前10天做好日常健康监测,注意是否有新冠相关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咳痰、咽痛、腹泻、嗅觉和味觉异常)、鼻塞、结膜炎、肌痛等),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从考试前7天开始,原则上建议“非必要不出门”。如需要外出,应佩戴口罩,做好手部卫生,外出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严禁任何形式的聚集活动。就医途中或考试途中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无禁忌症且尚未接种疫苗的考生尽快完成疫苗接种。跨区域考试考生考点疫情防控级别(常态化防控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具体要求跨区域疫情防控(现场核酸采样、上报、“三天两查”、居家隔离“七天三查”、集中隔离“七天五查”等)实施参加考试前的要求。2、考试报名系统应真正绑定手机号,保持健康码和大数据行程卡处于正常状态。考生未如实绑定手机号、多人绑定同一个手机号等,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黄码”和“红码”均不得参加考试。3、考生应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口罩(每次考试一个)、消毒纸巾(带消毒手、键盘、鼠标等个人防护用品,按照防控要求科学佩戴口罩)测试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在身份验证等特殊情况下摘下口罩),佩戴口罩严禁带呼吸阀的口罩。4、考生应提前熟悉准考证上的考点信息和考点地址。考试当天,您应采取适当的出行方式前往考点,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考生车辆不得进入考点校园。有港澳台、境外居住10天史,或被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关闭已治愈出院的接触者、亚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已解除集中隔离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仍在随访或医学观察期间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6.考试当天,考生必须提前60分钟以上到达考点,并按以下要求开始候考,保持一米以上距离排队期间候选人之间:(1)必须戴口罩(身份验证时必须摘下口罩进行验证);(2)体温正常troggt(体温低于37.3℃且体温不合格者,适当休息后,可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法重新测量。如果仍不合格,需由疫情防控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评估,综合研判。是否可以参加测试);(3)两码正常(健康码绿码,大数据出行卡绿码);(4)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电子报告)以安康码右下方为准,纸质报告以报告时间为准);(5)进入考场,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准考证提供健康状况承诺书(乘以考试科目数)。考生必须尊重和遵守考点疫情防控管理规定,配合防疫检查工作。对于不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考生,考点有权拒绝考生报考。请完成考试后立即离开会场,不要聚集,不要聚集。7.考试过程中,考生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呼吸困难、腹泻或呕吐等异常情况,经现场医务人员研究后可继续考试的考生法官将安排进入候补考场参加考试。8、隐瞒病情、刻意压制症状、隐瞒、遗漏疫情防控重点信息,不配合工作人员进行防疫检测、询问等,造成疫情蔓延或流行的,将承担相关责任根据法律。9。“世通”APP的“新冠疫情防控区”可获取“核酸检测机构查询”、“各地区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等与疫情相关的服务和信息、“各地疫情防控热线”,或查看以下网站链接:核酸检测机构查询(国务院网站)htt://mfw.www.gov.c/hjcjgcx/idex.html安徽省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机构名单(安徽省卫健委网站))htt://wjw.ah.gov.c/ulic/7001/56027911.html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国务院网站)htt://www.gov.c/zhuati/2021yqfkgdzc/idex.htm#/安徽省疫情防控热线(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htt:/www.ah.gov.c/zwyw/ztzl/fkxxgzdgrdfyyq/yqfkzcc/yqfkrx/idex.html如果考前有新的变化会及时补充说明明确疫情防控要求,请密切关注安徽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协会网站(htt://www.aica.org.c)。感谢您的理解并祝愿考试顺利!gt2022年9月5日2022年全国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健康状况承诺lt/agt...

    2022-09-06 职业资格 口罩颜色要求 需要戴口罩的职业

  • 《容易漏诊及误诊骨折的影像学图谱》袁明远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容易漏诊及误诊骨折的影像学图谱》【作者】袁明远主编【页数】663【出版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ISBN号】978-7-313-23577-0【价格】280.00【参考文献】袁明远主编.容易漏诊及误诊骨折的影像学图谱.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容易漏诊及误诊骨折的影像学图谱》内容提要:骨折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漏、误诊是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的,特别在基层医院工作忙时,难于避免,骨折病涉及的学科众多,包括放射科、骨科、脑外科、胸外科、创伤外科和急救科。目前国内外无同名图书出版,类似的骨折相关的图谱较多,但无专门论述漏、误诊骨折的专著或图谱。本书的价值在于应用学科较多,图书选题新颖,内容丰富,包括全身各部位的外伤骨折的图例总结和图解说明,对漏误诊的原因进行的较好的分析。书稿主要为图谱,基本围绕容易漏诊和误诊的案例展开,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但书稿体例脚乱,需要进一步编辑加工。《容易漏诊及误诊骨折的影像学图谱》内容试读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骨折漏、误诊情况概述[002第二节容易漏、误诊骨折的影像学及图谱|005第三节容易误诊为骨折的骨正常变异|044第四节儿童常见的漏、误诊骨折|056第五节小结075■容易漏、误诊骨折影像学及图谱第一节骨折漏、误诊情况概述骨折的定义是外伤后骨骼的骨皮质完全或部分中断、压缩、隆起、缺损或弯曲变形。如果骨皮质完全中断,则称为完全骨折。如果仅骨皮质部分中断,则称为不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更易发生在比正常骨骼更“软”的部位。例如,在儿童或者患有骨质软化疾病患者的相关部位,又如骨软化病或畸形性骨炎病(Paget)。儿童中多见的不完全骨折是青枝骨折,仅累及部分骨皮质,而非全部骨皮质,以及隆起骨折(带扣骨折),即骨皮质的褶皱。影像科设备不断地更新,对影像诊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影像诊断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漏、误诊,甚至导致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漏诊与误诊,看上去漏诊的危机值严重程度似乎较误诊轻一些,实则不然,就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和引发医患纠纷的程度来讲,两者基本是相同的。如何通过防范减少漏、误诊至关重要。关于漏、误诊常见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漏、误诊部位以跖趾骨、掌指骨、肋骨、锁骨、股骨颈为多见。这些部位或为四肢末端,或位置深在,体检时易遗漏。在骨折类型上,以不完全骨折如裂隙骨折、嵌插骨折等多见,这种骨折临床体征不明显。在接诊医生年资上,1~3年和7~9年为多见,4~6年次之,10年以上最少。车祸伤、坠落伤等重大伤情最易出现漏、误诊。夜间接诊容易发生漏、误诊。很多原因将导致骨折的漏、误诊,造成医疗纠纷。一、设备因素例如,消化道积气时超声检查受限;脊椎、颅底、颌面等结构复杂异形骨的无移位骨折平片诊断;正位胸片对低于膈肌平面的或位于心后部脊柱旁沟区的肺癌观察受限或无法看到。但上述情况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omutedtomograhy,CT)则可以清晰显示。笔者曾遇到1例周围型肺癌,胸部正、侧位均不能发现病变。幸亏查问患者有肺癌家族史,没有轻易放过,立即与临床沟通做了CT检查,发现了病变,并经手术证实。所以,影像设备的综合、合理利用是避免此类隐患的保证。此类伪影有硬件伪影(设备污染、故障等)、软件,伪影(成像技术限度、使用不当等)、胶片伪影等数十种成因,表现更是各不相同。例如,磁共振成像(mageticreoaceimagig,MRI)化学位移伪影、图像处理阈值设置不当、计算计X线成像(comutedradiograhy,CR)的IP板(imagelate】老化的残留伪影、污染等产生的伪影认识不到位,可误为病变,或因其干扰导致病变不能显示而漏诊等。有作者报告数字化X线成像(digitalradiograhy,DR)探测器与球管、滤线器中线不匹配,导致两侧肺野密度不同。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及时保养维护,保证设备良好运行外,认识数字化X线成像设备产生的伪影十分重要。例如,长时间未作校正,CT值误差可能较大,会误导对病变密度的判断。初学者被容积效应误导等。有研究证明,002·第一章总论屏-片式阅片,室内环境照度和观片灯照度等因素,会影响对病变细微结构的观察与判断;监视器阅片,观察受其分辨率和亮度影响。二、管理因素登记室将患者信息录人错误,投照者责任心不强,未履行“三查七对”,可导致受检者、胶片或报告张冠李戴,人员检查错误、胶片左右或前后标识错误等各种错误发生。扫描上常规的头先入扫描变为足先入,或把胸片后前位拍成了前后位。拍片技师未按要求去除受检者的饰物、膏药导致报告医师误判等。临床医生的申请单错误未核实。放射科室管理者不重视急诊放射学业务的培训和管理,认为骨折简单或干脆将骨折的诊断丢给骨科医生等,都是不可取的。三、技术因素(1)技术员拍片未包括两端关节,遗漏骨端骨折。(2)对骨折的CT轴位图像没有进一步做二维(2D)或三维(3D)重建,没有行薄层重建等,都是技术员或放射科医生粗心大意的结果。(3)X线摄片位置或检查方法不当。一般情况下,对怀疑骨折的患者需要常规摄正、侧两个位置,必要时还应加摄斜位、轴位或切线位片,这是因为某些骨折只有在某个拍摄位置上才能显示。如肩关节后脱位在正位片上X线表现类似正常;肋骨骨折正位片上常显示正常,斜位片上则多能显示骨折线;腕舟状骨骨折在斜位片上显示更清楚,而正位片多不清晰。(4)检查时间不当亦可漏诊骨折,如临床怀疑腕舟状骨骨折而摄片未见明显骨折线,必须2周后复查,因为2周后骨折端骨质吸收,骨折线增宽,此时常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线。(5)另外,对于椎体陈旧性压缩骨折,靠X线平片难以鉴别,而CT、MRI检查能够分辨出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X线片是评估骨折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治疗方案的根本保证,直接影响骨伤判断,关系整体治疗效果及预后,所以良好的X线片是骨折治疗的指挥棒。CT检查能避免大多数复杂骨组织重叠部位的误漏骨折,但CT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X线,不应滥用CT,对儿童患者尤应慎重。四肢骨及表浅部位的骨折不必要做CT。轻度损伤累及关节表面软骨、软骨下隐匿松质骨骨折、疲劳骨折时可进一步MRI检查评价。关节内韧带、肌腱及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需用MRI进一步评价。四、诊断水平因素一些低年资医生以为骨折简单,诊断上以主观先入为主,观察不系统,只看到显眼的骨折,忽略了不明显的少见部位的骨折,如只注意股骨干的明显骨折而忽略了股骨颈的微小骨折。怀疑髋白后柱骨折时没有进一步及时行CT检查。在读片时只注意一个位置,而003●■容易漏、误诊骨折影像学及图谱不是几个位置结合着比较观察。不注意结合临床体检。现实工作中,临床医生对病史提供不详细也是原因之一,放射科对每例患者均进行详细的体检或问诊也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急诊患者多的单位或值晚班时。医生基础知识、技术水平及经验所限,可导致漏诊或误判,如把正常结构或变异误判为异常骨折,最常见的如把骨的营养血管沟、距骨三角骨、足副舟骨误诊为骨折。这部分将在以后的章节详述。还有就是对病变的影像表现不认识,视而不见常导致漏、误诊,如把髌骨套状骨折误判为单纯脱位」004·第一章总论·第二节容易漏、误诊骨折的影像学及图谱骨折影像学特征包括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直接征象有骨皮质断裂、骨小梁不连续、透亮线或密度增高线、骨形态异常、骨皮质翘起等。间接征象有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液-脂平面或液-脂气平面、脂肪纹的移位、骨外膜与骨内膜反应。容易漏、误诊的骨折常见的有少见部位不明显的骨折、隐匿性骨折、疲劳骨折、撞击综合征、正常骨变异误诊为骨折等。常用的诊断程序是当X线平片无法明确肯定只是怀疑骨折时,可进一步做CT检查,CT无法确诊时可做MRI检查;但反过来,MRI不能确诊时要结合CT或平片。漏、误诊的骨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生主观疏忽大意。避免或尽量减少漏、误诊要做到了解病史、丰富临床知识、对影像诊断的精益求精、保证充足的诊断报告时间等。无明确急性外伤史的疲劳骨折和一些少见部位、骨关节重叠部位的小的撕脱骨折是容易漏、误诊的骨折。疲劳骨折等隐匿性骨折将在本章小结中详细论述。现将临床上比较容易漏诊部位的外伤骨折图例介绍如下。一、头颈部易误、漏诊的骨折颅盖、颅底骨及颅面骨解剖不规则,骨质结构中缝、隙、沟比较多而且部位隐蔽。常见的容易漏、误诊的骨折包括鼻骨、眶壁、中颅窝底颅骨、颞骨及损伤轻微的颅骨外板骨折(见图1-1)和颅缝轻度分离(见图1-2),在首次CT平扫时如果不做骨窗观窗容易漏诊(见图1-3)。老年或小儿颅骨骨折因为颅内脑外的空隙大,对轻度损伤的颅骨骨折不出现创伤性脑水肿或蛛网膜下腔血肿等脑内损伤改变(见图1-4),颅颈交界处的枕骨髁撞击性撕脱骨折也是容易漏诊的骨折。005容易漏、误诊骨折影像学及图谱(a)()(c)图1-1男,21岁,枕部刀砍伤,颅骨外板骨折(a)CT平扫示枕部软组织肿胀并积气积液(白箭头);()骨窗轴位未见明确异常;(c)CT3D重建VR图示枕骨粗隆外板条状骨折线影(黑箭头)006···试读结束···...

    2022-09-06

  • 安徽亿川会计师事务所党支部开展“关爱考生 助力防疫”活动

    近日,2022年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将在池州考区举行。考点开展“关爱考生、助力防疫”活动,为考生免费发放口罩、纯净水等物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服务意识,并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入到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2022-09-03 池州 高考 池州高三统考

  • 《中国会计报》:为了百万考生能考尽考 ——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如期开考侧记

    来源:中国会计报2022年8月26日八月26日,2022年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如期举行,百万考生应考。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形势,在如期开考的背后,考试管理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努力。这一不为人知的贡献保障了考生能够参加考试的权利,贯彻了“稳字、稳进”的考试工作总基调。服务候选人首先组织202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和管理面临巨大挑战。“考试报名冷静期”、“24小时报名服务”等相关措施的实施,为考生提供了便利。小时手拨回三月初,春暖花开。在那一时间,国内疫情多地蔓延,居家办公越来越常态化,给考生和考试管理部门带来了诸多不便。第一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足功夫的是注册期间的措施。最近多年来,CPA考试率一直很低,空位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是对考生经济和时间资源的浪费。“的考试报名的冷静期,让我的备考计划和时间分配更加充分合理。”来自北京的考生王一峰说。"考试注册冷静期”是指在注册期间资格审查和缴费分开进行。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近年来推出的热门服务措施之一。测量今年继续。同时,进一步允许考生在缴费期间调整报名科目。数据显示,在4月份的注册审核阶段,全国有近188万人通过了资格评审。截至6月30日晚8时,完成注册缴费人数为137.57万人,比完成注册时减少约50万人。"The缴费人数反映了考生的真实参加考试意愿。”4月注册,6月缴费。在两个月的冷静期内,每位考生都可以认真评估自己的备考情况并做出决定。比较明智的选择。冷却休学期政策不仅可以帮助考生回归理性,还可以为考生节省开支。测试——以接受者为导向的服务措施远不止这些。在获得考生“点赞”的措施中,“24小时报名服务”和“考试报名冷静期”同样出名。"这个一年的注册太方便了,下班后,在家一键手机就可以完成。”这也是该措施得到众多候选人认可的原因。注册时间从往年的上午8:00到晚上8:00延长到今年的24小时,这需要完善注册会计师考试网上报名系统和考试管理系统的相关功能。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创新了“全流程、零接触”的考试服务模式。自2020年推出以来,经过三年的完善,逐渐成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管理的一大特色。创新工作方法和方法,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工作效率。24-小时登记是指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管理服务。加班的背后,是工作人员熬夜的辛勤工作、将电话从工作号转接到手机的市民心,以及顺利完成注册资格审核阶段的满足感。注册工作稳扎稳打,使考试能够稳扎稳打,走得更远。保证"双重安全”双重疫情防控和考试工作的安全是各级考试组织管理部门必须保证的目标。在今年上半年,考试管理并未因疫情防控而放松或延期。考试大纲及时发布,座位核验工作有序开展,专业科目免试、考生信息变更等各项日常服务正常开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教材上市时间比往年进一步提前。在此对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取得这一成绩,得益于财政部党组的坚强领导和朱忠明副部长的牵头指挥,以及地方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级考点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各方的积极配合。”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依然严峻,检查工作的不确定性和组织难度相应增加。科学与对疫情的准确研判非常重要。为做好考试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注协安排专人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考试组织实施情况和防控情况咨询专业人士。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这个今年的疫情防控形势比往年更加复杂严峻,任务更加广泛,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松懈。在了解了疫情的相关传播规律后,我们做了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压实各方责任,实行‘属地管理’和联合通报制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能经得起考验、明确责任、以人为本、精准施策”的方针,确保“疫情不因检测而蔓延”。严格落实属地、单位、机考公司、考生“四方责任”,将疫情防控情况和各项决策部署传递给每一位工作人员,不留盲点和死角,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加强督促联动的工作合力。——进一步明确各环节、各部门的任务分工、工作要求和失败后果,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要严肃追究该环节负责人的责任。对考试工作中不注意思想、不落实责任、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玩忽职守、玩忽职守的,要严肃处理。——科研研判,多方联动。密切关注、科学研判当地疫情,建立疫情防控机制。切实加强与教育、防疫、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主动了解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政策要求和服务要求,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调研、第一时间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准确有效落实。打磨“金招牌”考试是不是小事。CPA考试是选拔和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做好CPA考试,保持“入门级”,不仅关系到行业人才的选拔,也关系到行业的发展。自从1991年考试制度恢复,注册会计师考试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作为一流考试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其公信力、美誉度和品牌价值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是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CPA考试被考生称为“最难通过的考试之一”。"这个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保证它的含金量,这是考官们的决心和信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次检查管理员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2月份,确定“稳”的工作总基调;3月,部署工作并传达给当地考点;6月,明确职责,提出要求……考试八月举办,意义深远。CPA考试候选人有大量的申请人和广泛的地域分布。8月份学校放暑假,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满足无纸化考试机座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考生安心备考的好时机。此外,大部分应聘者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工作,恰逢事务所工作淡季;其他行业的考生也可以使用带薪休假来准备考试。另外8月份疫情相对稳定,随后的秋冬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会增加疫情的风险。作为一个良好的“窗口期”,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不建议错过8月份的考试。小时转手,工作稳步推进,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数以百万计的考生通过考试。作者:刘海灵原文链接:htt://ai.zgkj.com/ew/hareH5/141983...

    2022-08-29 2022年考生人数 2022年考生复读好吗

  • 2022年湖北国家医师资格医学综合考试圆满完成【共有22694名考生参加本次考试】

    考试期间,省卫健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邓小川,省委副主任、公共卫生主任张定宇参观武汉市考场学院和武汉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分别。考察领导对考试组织落实、疫情防控、考试作风纪律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强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是选拔合格医疗卫生人员的主要途径和重要阵地。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不仅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在当前COVID-19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各考点必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考试事务要求,确保考试工作平稳有序。考试期间,我省面临着极高的气温,各考点纷纷采取行动,搭建遮阳篷、放置冷风机、提供饮用水、在空调差的考场放置冰块、并提供在学生休息室,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考生服务。全省各考点本着对考生负责、对人民身体健康负责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严格落实考试和考试工作要求,精心组织、严格纪律,勤勉尽责,全力保障2022年湖北考区。医师资格考试综合体检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2022-08-24 考生 医师资格考试时间 考生 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

  • 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顺利结束【共计51.1万考生

    2022年8月19日至21日,全国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在27个考区的295个考点、609个考点成功举办,共有51.1万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在国家卫健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的领导和公安、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地区领导班子和考试机构的共同努力,全国考生积极合作,考试顺利顺利。结束。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对申请医师资格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的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又称医师执业考试、医师执业资格考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医师资格认定形式,也是与医师有关的法律和医师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医师法》,最终确定了我国以法律形式实施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医学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统一,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医学综合笔试采用标准化考试方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考试中心和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承担国家一级的具体考试工作。...

    2022-08-23 医师资格证考试法 医师资格考试法律法规

  • 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肥考区考生防疫补充须知

    合肥考区考生: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接到市新冠疫情办公室通知应急指挥部,并在《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安徽考生防疫须知》的基础上,增加一条补充说明,即:考生进入考点需提供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书(纸质版和电子版均可。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全过程的人员需提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证)。请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影响考试。合肥市注册会计师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年8月19日...

    2022-08-20 2022年考生人数 2022年考生补录

  • 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肥考区考生防疫补充须知

    合肥考区考生: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接到市新冠疫情办公室通知应急指挥部,并在《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安徽考生防疫须知》的基础上,增加一条补充说明,即:考生进入考点需提供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书(纸质版和电子版均可。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全过程的人员需提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证)。请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影响考试。合肥市注册会计师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年8月19日...

    2022-08-20 2022年考生人数 2022年考生补录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